民族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发布日期:2023-10-27 浏览次数:73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走深走实,前段时间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蒙古篇”,今天我们继续加强对“民族篇”的学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征程上,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有形有感有效、久久为功做好各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是做好全区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引,是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纲领,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做好全区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内蒙古时,明确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的重要性,凝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纲领。树立正确的“五观”,坚定“五个认同”,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是增进共同性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任务。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同时,要尊重和包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差异性和多样性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就是要求民族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广泛动员各族群众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使各族群众紧密团结起来、义无反顾参与进来,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发展中积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好的基础

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从最早在民族地区建立党组织,到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到新时代以来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作为各项事业发展壮大最可靠的主心骨。

促进民族团结的传统好。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建立党组织,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始终把做好民族工作铭之于心、践之于行,坚定不移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得好。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亲如一家和谐稳定的局面好。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内蒙古的重大政治责任。

三、全面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始终牢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建设模范自治区。

最后,我们要清楚了解五句话讲清的道理和事实:1.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2.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的;3.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4.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5.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

这五句话是对党在内蒙古地区历史作为的客观总结,符合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符合自治区发展的历史走向,符合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实践经验,符合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导向要求。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