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现将《青龙山镇2023年农村工作安排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青龙山镇委员会
青龙山镇人民政府
2023年3月7日
2023年农村工作安排意见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稳住农牧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农业稳定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做好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现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及中央、自治区、市委、旗委政府农村工作安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全镇“三农”工作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提供有力支撑,稳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二、任务目标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发展绿色高效种植、现代化养殖、特色经济林、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确保5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措施保持稳定,落实落细防返贫监测帮扶、京蒙协作、产业提升、就业帮扶、金融帮扶等各项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统揽谋划全镇“山水城共融、农文旅同兴”的发展蓝图,逐步绘就生态美、产业兴、居康安、生活富、人幸福的秀美青龙山新画卷。
三、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品牌青龙山
(一)全力发展甘薯产业。一是在持续抓好园区配套建设同时,围绕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秉承“一链四区”的建设思路,积极构架甘薯全产业链条。坚持招大引优并举,聚焦甘薯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引进配套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的链条式企业,通过合作、租赁等形式,盘活园区优质资产,拓展薯条、薯片、薯干、薯梗产品加工,全力构架营销网络,扩大销售范围,稳步提升青龙山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品的知名度。二是培育青龙山原产地甘薯品种。年内实现甘薯种植面积递增,继续积极寻求与中国农科院徐州甘薯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深度合作,进一步开展关于甘薯耐冷品种创制和筛选选育、富硒甘薯项目,加大北方薯种试验力度,制定北方甘薯种植标准,扩大甘薯试验田规模,力争引进甘薯品种徐薯48打造奈曼甘薯新品种。以改造提升温室大棚为重点,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采取政策扶持,逐步提升甘薯秧苗本地自给率。三是着力强化甘薯种植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四是硬件设施提质升级。稳步扩大甘薯产品精深加工规模,改造提升粉条加工生产线,加快落实薯产品加工相关项目,全力推进项目达产达效,提高产品的保鲜周期与附加值。五是努力调整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地,以水定需,全力做好水文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建设以甘薯为主导,谷杂种植相配套的旱作农业示范区,壮大原谷种植规模,筛选品种,推广产量高、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做优“青龙山小米”品牌。同时全面推进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力推广药材标准化种植。
(二)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一是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2023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继续稳定在25.1万亩,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节水农业,充分利用哈沙图村、得力营子村、棍都沟村、莫家湾子村、四一村集水方塘发展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种植及特色产业,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进一步调优谷杂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二是全力推进大豆扩种工作,深入推进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我镇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地块,大力推广大豆扩种,有种植条件的村可以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三是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耕地轮作项目,实施耕地轮作1.2万亩,免耕700亩,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四是认真落实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点工作。结合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建设玉米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基地,建立生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1处。五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今年新建设施农业40亩,改造提升设施农业230亩,科学合理布局,持续加强现有温室大棚的管理。
(三)做大做强肉牛主导产业,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稳定发展畜牧业。坚持“种养结合、草畜一体”,加快完善现代养殖体系,突出抓好肉牛产业,稳定生猪、肉羊养殖规模,确保存栏量牛1.21万头,猪3.4万口,羊14万只。二是抓好饲草料保障。全面完成棚舍窖池新建任务,认真落实好青贮种植和粮改饲项目,青贮种植2000亩,青贮窖池900立方米,新建畜牧棚舍5000平方米。三是抓好良种培育。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积极推广良种繁育技术转化与应用。四是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配合好免疫第三方公司开展疫病防控工作,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强化非洲猪瘟、炭疽、牛结节性皮肤病等重大疫病防控,建立防疫台账,做到应防尽防,严防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重点落实布病防控工作,实行乡村布病防控网格化管理,做好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严防布病疫情反弹。要高度重视“消毒灭源”工作,遏制动物疫病的发生、蔓延;进一步加强新引进动物的“落地监管”工作。
四、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青龙山
(一)全面加强林草生态建设,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一是接续实施山水项目和欧投行贷款造林工程。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和欧投行贷款造林两大生态建设工程,年内完成山水项目退化林修复2000亩,退耕还林抚育工作1.4万亩,补植补造2000亩,人工造林10000亩,其中经济林占比60%以上。二是坚持不懈发展建设特色生态经济林。以“节水优先、多效并重、适地适树”为基本原则,发展“经济林+蒙中药材”、“经济林+优质牧草”、“经济林+谷杂经济作物”、“经济林+禽类养殖”等多种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林农发展经济林2.2万亩以上。三是持续推进村屯绿化工程项目。制定 2023 年度村屯绿化方案,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验收管护标准,对 2021年-2022 年度建设的村屯进行全面“回头看”,完成2022年度套力波等5个村和2023年度敖包后等7个村的村屯绿化任务。四是继续做好禁垦禁牧工作。严格落实禁牧休牧执法集中专项行动,开展全年全镇禁牧工作,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牛出院、树进院”,支持群众发展现代化养殖业。五是严格执行“四水四定”原则,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违规取水问题排查整改,严格管控新打机电井,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六是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工作制度。全面落实镇村两级“林长制”“河长制”工作安排,压实各级林长、河长责任,严格执行青龙山镇“林长制”“河长制”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
(二)实施好旱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一是全力做好2023年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涉及4个村,8796亩,各村要抓紧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春季解冻后施工队伍能第一时间进场、全面开工,按时限完成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完成2022年旱作高标准农田收尾工作。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在春播前全部完成收尾工作。
(三)常态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严格生态空间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从源头上强化生态约束。推进污染防治精细化差异化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二是持续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继续落实“四进四控”措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促进农药、化肥、农膜用量的负增长,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对“四乱”问题进行整改,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违规问题、非法采砂盗采乱采行为,切实抓好森林防灭火、森林草原病虫鼠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
五、全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宜居青龙山
一是立足宜居宜业,建设高品质区域中心镇。科学修编城镇规划,加快推进与灏在河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深入交流,设计规划甘薯产业园布局,提升完善现有甘薯产业园功能。加强城镇环境建设,抓好园林绿化、街景美化、城镇净化工作。加大城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实现城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提高供热、给排水保障能力,增加绿地公园休闲广场建设,承接农村人口转移,吸纳闲余劳动力就业,活跃商贸物流,集聚城镇人气。三是补齐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依托大阜线、G4513青龙山连接线、县道505、平青线建设,织密环镇通村路网,景区景点衔接路网,实现“通村畅乡,连田达园”,提升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促进镇村群众密切联系,镇村融合发展。四是加快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中央和自治区扶持集体经济项目、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和京蒙协作项目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同时落实好产权制度改革,监督检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和股权证书发放,宣传发动新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行,实现集体经济运行从村委会管理分离,全部纳入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核算。以增加持续可观的就业收入为目标,刺激劳务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土地综合改革,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创业,引领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壮大。五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今年创建旗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家,旗级示范合作社1家。认真做好社会化服务项目落实,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1万亩以上。六是持续优化乡村环境,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扎实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坚决整治天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施乡村文明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村规民约,改善全镇人民精神面貌。统筹推进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切实保障生产生活环境安全。七是积极开展“扮靓我的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人都行动起来,争做“扮靓我的家”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呵护者和监督者。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人人关心爱护家园的良好氛围,纠正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六、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打造平安青龙山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四级网络抓党建”工作机制,激发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保障体系。二是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每月矛盾排查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及多元化解调处等工作机制,着力化解重复访和信访积案,依法处置缠访、闹访以及越级上访等违法行为。三是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整治“村霸”等黑恶势力干扰侵蚀问题,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四是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监管员、协管员按照时间节点分两次完成覆盖辖区内大数据平台备案管理生产主体的巡查检查任务。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坚决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防汛、防火、农机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宣传,排查各类安全风险,开展防汛、防火演练,抓好各项物资储备工作。六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意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管护队伍,压实管护责任,掌握管护标准,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力度,确保建设成果长期发挥效益。
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幸福青龙山
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统筹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扎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持续优化提升帮扶措施,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动态调整、精准识别、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动态确定监测对象,重点关注28户监测户收支变动情况,将有返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二是稳定优化保障政策。以实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收入持续稳定、支出负担问题稳定解决为目标,精准落实救助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断增强政策连续性和脱贫稳定性,计划年内改造危房4户、发放教育补贴39.5万元、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重点慢病患者506人“应签尽签”。三是突出产业就业增加脱贫人口和困难群众收入。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不断提高群众经营性收入,组织实施好新安排的监测户到户产业项目。着力稳住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力争达到150人以上。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脱贫劳动力达到85人以上,拟发放补贴10万元。强化公益性岗位管理,对从事公益性岗位的184人,实行“四清”(岗位情况清、在岗人员清、工作时长清、补贴情况清)管理。四是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持续落实好搬迁户产业帮扶、就业服务、兜底保障、公益岗位安置及集体经济资产收益再分配等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加快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拟在安置区内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完善提升集中安置区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及时解决人口自然增长、生活成本增加等新问题,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五是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加强对全体驻村干部进行学习、政策培训,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在强党建、兴产业、助增收、促振兴中的作用。明确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六是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动“就近办”改革向基层延伸,继续推行村级代办服务工作,使办事群众真正体会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社会保险扩面,强化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继续开展好居家助残服务。不断完善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抚恤优待、慈善救助等制度,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七是开展送文艺下基层系列活动,增强民族团结,弘扬和谐进步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期待。八是推进更加充分的就业。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重中之重,继续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集聚计划,实施农牧民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援企稳岗、创业增岗、培训转岗、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工作,要紧紧抓住致富带头人队伍这个关键,培养劳务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推动实现劳动力转移向技能型、组织化方向发展。加强与北京通州区等地就业服务机构对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努力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业可就、有岗可上。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总要求,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要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会后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全力做好“三农”发展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将决策部署精准落到实处。
(二)加强产业发展支持。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作用,持续加大重点村重点产业发展投入。落实好财政扶持政策,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充分运用新媒体,解读产业政策、宣传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模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良好氛围。
(三)加强考核机制运用。明确责任,将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完善常态化约谈机制,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准确发现和及时解决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