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奈曼旗立足独特资源优势,坚持文化引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在乡村广袤的田野里,文旅新业态共融交汇,一个个美丽乡村、休闲山庄、旅游重点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老宅院变身乡愁故里引客来
在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庙屯嘎查,一户户老旧的土房,篱笆院、夯土墙、辘轳井、老马车等作为“新宠”一起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土墙、土炕、驴槽子、碾子、箩筐、水瓢等上世纪人们生活所用的器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勾起人们“物是人非”又“恍若昨日”的思乡情怀,呈现了一个“看得见老宅,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点。
如今,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庙屯已经成为著名“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来到该村体验乡愁。
目前庙屯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碾磨坊、乌力格尔艺术馆、户外拓展训练营、怪柳园、垂钓园、采摘园、复建老学校、传统儿童游乐场,还有庙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就是这样,每家每户屋里院子都干干净净,人们则都在地里干活。现在留下的这些供大家参观和回忆,是难得的好事。”69岁的王洪志老家在邻村,如今生活在北京的他看到今天庙屯的变化感慨颇深,“这里是一年一个样,尤其是新区,变化简直是太大了,自来水、太阳能,统一的瓦房统一的院落,这才是新农村该有的样子!”
与旧宅区一路之隔的对面,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红顶白墙的民房新居。“现在初步实现了‘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新格局。”庙屯负责人李巴图说,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突破了1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余元。
曾经藏在沙海深处的传统古村,正一步步蹚出乡村振兴新模样。
多业态融合让小山村变身“网红村”
沿着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向着燕山余脉的八虎山进发,山脚下的四一村景色美不胜收,四周的书屋错落有致,干净的环湖道路略显惬意,唯美的水幕灯光下游客来来往往,或围坐一起品尝粘豆包、烤地瓜,或精心挑选柳编、驴皮影儿等民俗工艺品,将后备箱填得满满当当。
四一村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传统小山村,世代“靠天吃饭”。四一村党支部书记翟国兴说,四一村虽然整体基础较为薄弱,却有着毗邻辽宁与内蒙古交界的区位优势,是全市少有的山、水、林、田、路、草自然资源集中区,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四一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山水城共融、农文旅同兴”的发展之路,使昔日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村”。
村子开发后,游客变多了,村民也富起来了。村民玉芝在山庄里经营着民宿,现如今每到周末假期,游客便从四面八方而来投身入宿,玉芝一家忙得不可开交。
晨曦渐露半山腰,上岭爬坡过小桥,登山赏花观图景,吟诗怀古惬心逍。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如今的四一村已经成为有特色、聚人气的“生态游”和“自驾游”集聚区。
翟国兴表示,目前全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直接就业200多人,村民从旅游业收入增加4500元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30%以上,每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以上。未来,将大力发展多种新业态,把契丹文化、东北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教育科普融入乡村振兴图景,使之成为契丹辽文化网红高地。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随着“文旅”市场的不断兴起壮大,奈曼旗依托独特自然风貌和区位优势,有效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数据显示,2023年前5个月,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综合收入2.2亿,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6.5亿元。
奈曼旗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奈曼旗将围绕“促进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这一目标,放大生态历史文化优势,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和格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