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方面:一是产业扶贫全覆盖。按照贫困户意愿,安排每户不高于1.5万元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或入股分红。二是培育嘎查村集体经济。每个示范村投入100万元培育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实现村集体年收益不少于3万元。三是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发展“旅游商品基地+农户+就业型”等旅游扶贫新模式,鼓励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观光农业、民俗体验、餐饮服务、手工作坊等产业。
二、就业创业扶持方面:一是开展就业援助。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免费做好就业培训等服务。二是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为贫困人口提供创业项目、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对符合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创业者给予5万元国家贴息创业担保贷款。三是落实公益性岗位政策。1.旗本级招录人员或通过招聘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公益性岗位时,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2.在贫困人口中招聘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专职护林员。
三、普惠金融扶持政策:金融贷款全覆盖。对所有具备贷款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全部提供5万元以内的普惠金融扶贫贷款;对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四无一超”(无发展产业条件、无劳动能力、无亲朋带动、无稳定收入来源,超年龄)的预脱贫户,通过委托子女和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脱贫产业。
四、教育扶持政策:一是加强学前教育。鼓励符合资质的返乡大学生创办幼儿园或到民办幼儿园就业,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调配优秀教师。三是落实好“免、补、助、贷”等普惠政策。
四是按时落实贫困学生补贴。每年及时落实贫困家庭在校小学生1800元、初中生2000元、高中生2400元、大学生1万元就学补助。五是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满足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就近上学、上好学的需求。
六是发动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自选帮扶对象帮扶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五、基础设施扶持政策:一是加强贫困地区通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实现贫困嘎查村全部通水泥路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业化、日常化。二是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对水源匮乏、生产条件落后的南部山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实施水源工程和水平梯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有发展养殖业愿望、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村,按计划逐步给予全村农户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六、健康扶贫政策: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健康意识,预防和减少各类疾病发生。二是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不收押金、直接收治。出院时在一个窗口完成所有费用结算。三是实行“家庭病床”制度。对符合规定(卧床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因病卧床的五保户;患恶性肿瘤晚期卧床的病人;其他因疾病导致卧床不能自理的患者)且住院治疗有困难的贫困患者设立家庭病床,进行上门医疗服务。四是为贫困人口减免“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50元;报销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增加5%。五是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六是落实三兜底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病患者发生的治疗费用,医保给予100%核销;对疾病负担较重、诊疗路径清晰、疗效确切的大病其余在旗内治疗的目录内医疗费用通过财政和社会救助实施兜底,100%核销;建档立卡贫困患者门诊慢病个人费用负担不超过总费用的5%,年度个人自付不超过100元,住院个人自付年度不超过3000元。七是实施免费体检。每年为贫困人口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八是建立家庭医生联系制度。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就医服务。
七、精神扶贫政策:一是敦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凡老人是贫困户、子女不贫困的,且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除进行道德、舆论谴责外,由村委会组织依法起诉,当事人不同意起诉的酌情取消政策扶持。二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档立卡户凡是有酗酒、赌博、铺张浪费、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等不良生活陋习的,苏木乡镇场、嘎查村和包联干部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教育后仍不改正的予以批评曝光。三是倡导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的持家方式。教育引导贫困户自觉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良好风尚,坚决纠正等、靠、要思想。
八、社会政策兜底: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衔接。对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户应保尽保;符合贫困户条件的低保户应纳尽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