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世界湿地日”主题宣教活动

发布日期:2023-02-03 浏览次数:92

 2023-02-03

孟家段作为西辽河上游首个大型水库于2015年申报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20年12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成为通辽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并已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72个国家加入《湿地公约》。为纪念《湿地公约》的签署,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今年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修复湿地 刻不容缓”。湿地为人类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好处。然而,在过去50年中,世界上35%的湿地已经消失,必须扭转这种损失和退化的趋势。

 

今年,为做好“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宣传活动,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探索创新。随着疫情管控逐渐放开,民众生产生活秩序回归正常,单位、企业恢复正常上班营业,商铺、街路人气不断复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采购年货,走亲访友,尽享丰收喜悦,欢度新春佳节。孟家段湿地公园利用这一契机,自春节前夕,工作人员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制作了9000幅印有湿地公园logo、抖音、快手、公众号二维码、“关爱生态 保护环境”倡议等内容的春联、“福”字、海报以及汇集本底资源需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影像简介的宣传画、年历等一系列承载湿地文化的礼品,从农历小年儿开始利用一周时间,以公园周边平安地、麦新、明仁等村镇,大沁他拉镇和八仙筒镇各社区、企事业单位为主要宣传活动范围,通过赶集市、走乡村、串农户、进机关、入广场等形式营造宣传氛围,引导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点击关注湿地公众号、自媒体平台,获取免费礼品包,采取线上线下深度互动模式,把“修复湿地 刻不容缓”的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除夕当夜,通过自媒体平台编辑发布“保护湿地 绿水青山润华夏;珍爱自然 金沙玉盘映九天”的主题拜年短视频与全国人民同庆佳节、共享春讯。受众群体达到数万人。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实现保护湿地、关爱生态的宣传教育目的。

近年来,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在宣教活动上做足“软功夫”,而且在湿地管护方面努力提升“硬实力”。公园始终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于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确界立标工程,退耕还湿工程,围栏封育工程,老旧破损库岸和库堤加固工程,水生植物景观带培育工程,退化湿地植被清理工程等一系列建管并举的治理措施;于管护方面,制定了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了湿地巡护员巡护制度,设置了生态安全电子围栏监测系统,开展了多部门协作联合执法,打击制止私搭乱建、围垦湿地、非法捕鱼、投毒打鸟、跨界放牧、捕猎纵火、违规放生、采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使得湿地公园科学管护能力显著提高,湿地科研监测水平及科普宣教体系日趋完善;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加强访客管理,实现了与周边社区相处和睦、共建共享、互促共荣。在保护野生动物、森林草原防火、防止环境污染等公益行动中做到齐抓共管。监测发现,通过一系列的积极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整体涵盖和动植物栖息环境都较以前有了明显改观,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湿地生境恢复后吸引了大量水鸟栖息、繁殖,每年候鸟迁徙季节,超过十几万只大雁、天鹅、黑水鸡、赤麻鸭、鸥类等水鸟在此活动、觅食。青头潜鸭、丹顶鹤、东方白鹳、疣鼻天鹅等珍稀鸟类也时常在此逗留、辗转,且表现得与人类更加亲近。

历经多年建设发展实践,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重点依托湿地、水鸟、植被等自然资源,充分保护自然景观、挖掘人文历史、丰富文化内涵。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高质量建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管护成效不断彰显,历史文化涵养、地方民俗风情与新时代生态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新时代人文景观,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理念,严格遵循《内蒙古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全力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最大程度实现水源涵养和生态保育这一基本目标。让这块碧绿的翡翠永远镶嵌在科尔沁腹地。

初审:蔡   

审核:牛海霞

终审:肖建平

 

信息来源: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开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