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旗委、旗政府关于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总体部署,加快延链、补链、壮链,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奈曼旗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动“五大任务”落地见效,以标准化养殖、规模化发展、合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集成为路径,把提升畜牧业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核心任务,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促融合、创主体、增动能,全力推进全苏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任务目标
2023年,全苏木牛饲养量3.5万头,其中:存栏2.6万头、出栏0.9万头,出栏率达到35%。
三、重点工作
(一)聚焦品种培育,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强化牛冷配技术措施。坚持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不动摇,坚持牛冷配方式不松动,适度在局部开展其他品种杂交实验。对全苏木现有冷配技术员实行全覆盖式培训,逐步培养集冷配、防疫、养殖、饲草料种植等技能于一身的养牛明白人,推动配种员、防疫员、基层兽医三员合一。对规模养牛场自聘冷配技术员进行调查摸底、考试考核、规范发证,纳入一体化服务管理。
2.持续开展冻精市场整治。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畜牧法》,落实冻精销售备案制度,严禁未经备案的冻精产品在苏木辖区内经销和使用,依法依规打击私售倒卖假劣冻精行为,确保冻精市场规范有序。积极推动牛冷配全覆盖,持续加大配种员培训力度。2023年实现冷配全覆盖,完成肉牛冷配1.5万头以上。
3.全面加强冷配队伍管理。持续加强冷配技术员培训,健全人员档案,提升冷配队伍业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冷配行业监管,严禁滥引冻精、乱收配种费、无证上岗、无配种记录等行为,坚决淘汰清除私自倒卖、蒙骗群众、业务素质过低的冷配技术员,对违反相应行业规范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冷配技术员取消其从业资格。2023年培训基层冷配技术人员实现全覆盖。
(二)聚焦科学养殖,加强肉牛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建设
1.培育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户和示范村。支持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广泛开展肉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饲草料调制等标准化技术培训。鼓励养殖场户购置使用自动饲喂、粪污清理、智能监控等养殖机械设备,提升现代化养殖水平。2023年累计培训农牧民100余人次,创建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丹熙牧业),建设肉牛示范村2个(高图村、希勃图村)。
2.推动小养殖户与现代肉牛产业有机衔接。突出抓好“小规模、大群体”种养结合发展模式,逐步推动基础母牛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优质母牛繁育基地建设,进行良种登记,建立电子系谱档案,持续扩大优质母牛存栏量,杜绝优质母牛外流。2023年全苏木能繁母牛存栏1.8万头以上,母牛繁殖成活率达到80%。
3.挖掘乳肉兼用牛产奶潜力。发挥乳肉兼用牛产奶优势,引导兼用牛养殖户常年挤奶销售,增加养殖收益。政府协调上级财政资金对民族特色奶制品加工作坊提供小型挤奶机、鲜奶及奶制品运输车、鲜奶巴氏消毒机等小型技工设备。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奶制品加工产业,推动奶制品加工小作坊标准化升级改造。2023年改造地方特色奶制品加工作坊2个(庙屯、包头嘎查)。
(三)聚焦提质增量,加强肉牛育肥体系建设
扩大育肥牛养殖群体。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推行“村集体建场、合作租赁”等发展模式,引导养牛“退村进场”、企业托管经营。突出以大带小、协同发展,引导中小养殖户发展肉牛育肥,通过托管代养、统一饲养管理等方式,扩大育肥牛养殖群体。鼓励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通过租赁、购买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养殖场开展集中育肥。2023年盘活闲置规模养殖小区1个(庙屯)。
(四)聚焦多元供给,强化肉牛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
1.加大优质饲草种植力度。坚持“种青贮、养肉牛”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发挥“粮改饲”项目撬动作用,引导养殖户在基本农田种植青贮实现集中连片全程机械化种植收储。不断扩大全苏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苜蓿饲草种植面积。2023年完成青贮种植1万亩、饲用苜蓿1500亩。
2.强化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广秸秆“三化一贮”,发展秸秆机械化揉搓打捆储运产业,重点推广玉米脱粒和秸秆粉碎黄贮一体化机械收储模式。加大引进秸秆加工企业力度,按照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培育秸秆收储加工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公司,把秸秆收储加工作为农村经济新兴产业来培育。2023年,争取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70%。
(五)聚焦冷链物流,加强肉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完善活畜交易市场功能。进一步明确交易市场管理主体责任,强化交易市场防疫条件审核,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降低交易中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牲畜交易市场稳定运营。加强肉牛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企业成立肉牛经纪人协会,逐步培养一批信誉好、能力强、知名度高,能够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化经纪人队伍。
(六)聚焦源头治理,强化肉牛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1.加强肉牛调运管理。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市场交易肉牛疫病检测,官方兽医依据现场临床检查情况、免疫情况和第三方检验报告开具运输检疫证明。严禁繁殖母牛、育肥牛从动物疫病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屠宰育肥牛严格实行从交易市场(或养殖地)到指定屠宰厂“点对点”方式调运。严禁混淆育肥牛、繁育母牛、架子牛概念开具虚假“点对点”证明,严厉打击凭空开具运输检疫证等行为。
2.加强肉牛重大疫病免疫。扎实推进布鲁氏菌病、炭疽病、牛结节性皮肤病、口蹄疫四类疫病免疫工作,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完善规模养殖场程序免疫及散养户“春秋集中免疫+常年补免”的免疫机制,确保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效价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2023年全域推行兽医社会化服务。
3.完善病死牛无害化处理机制。推行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保险联动,建立“场户送交、苏木设站点、流动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牛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苏木人大主席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相关业务人员为成员的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组,统筹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有关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旗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购牛补贴、母牛补贴、棚舍窖池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加大金融资本投入。
三是加强监督考核。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组根据上级相关实施方案,制定年度考核方案,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列为苏木党委、政府对嘎查村年度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按照考核结果,将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向能干事、干成事的嘎查村、企业和农牧户予以倾斜,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同时,加强对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所出台的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管。
附件:白音他拉苏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组组成人员
白音他拉苏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组组成人员
组 长:佟志军 苏木人大主席
副组长:唐 鹏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政府副苏木达
成 员:徐 友 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
张 晶 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
刘建新 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
王翠梅 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
推进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唐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要承担推进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肉牛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和政策精神,研究确定我苏木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事项,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