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更好推进我苏木“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稳住农业发展基本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根据旗委政府安排,结合我苏木实际,2023年全苏木农村重点工作如下。
一、工作思路
2023年,全苏木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重点工作
(一)聚焦乡村振兴,绘就民富村强新图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成就。
一是持续压实乡村两级工作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乡村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上手抓好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工作,各分管和包联领导要具体负责分管行业和包联嘎查村的工作,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走访监测户、脱贫户,年内要遍访监测户,并走访所有嘎查村组一遍以上。包村领导、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要经常性走访农民群众,年内走访一遍以上,帮助群众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持续加强三类人员帮扶,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合理规划现有27户58人监测户帮扶计划,结合农户实际,确保监测户落实可持续发展产业,稳步提升监测人口收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着重提高监测户生活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做到产业扶持与精神扶持一齐抓。
三是持续落实上级惠农政策,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做好过渡期防返贫工作和政策落实工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稳步提升正常脱贫户家庭收入,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四是持续完善项目管理工作,加大各村乡村振兴帮扶力度。持续加强到户产业跟踪,建立健全到户产业动态监管机制,确保到户产业持续发挥效益。因村制宜合理规划各嘎查村产业发展项目,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全面梳理已实施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扶贫项目利益联结和绩效目标正常实现。
(二)聚焦农业发展,调优种植养殖新方向。着力壮大以食用菌、红干椒、沙漠水稻为龙头的特色种植产业链,以科尔沁黄牛、舍饲肉羊为主导的畜牧业产业链,以农文旅结合为主的农村休闲旅游产业链,全力招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推进种植业全面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全苏木高效特色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持续做好哲日都村一村一品项目村建设,继续推进“红干椒”庭院种植。借鉴高图村玉米大豆套种经验和技术,继续扩大玉米大豆套种种植面积。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在白音他拉、希勃图、伊和乌素等村有序推进玉米试点种植。抓好希勃图村1000亩玉米绿色增产水肥一体化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在希勃图、伊和乌素等村探索实施土地流转、托管、半托管、合作经营等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模式,继续提升“奈曼沙米”“富民伞”食用菌知名度,树立“生态绿色、安全健康”的金字招牌。
二是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南部村屯“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和北部村屯“沙地生态综合治理循环发展示范区”。围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提高种植业品质和扩大种植业规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基地的项目管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村两委+农户”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推动7个食用菌基地实施产业联合,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市场,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水菇生产及引进菌类深加工或半加工企业,提升食用菌附加值,并由基地示范逐步向农村庭院发展,力争2023年生产食用菌75万棒,年产菌菇150万斤以上,年安置劳动力就业200人以上。
三是发挥优势做强做大养殖业。以希勃图、白音他拉等村为核心,发展舍饲养羊,年存栏达3万只。2023年种植青贮1万亩以上,新建棚舍、饲草料库1.5万平方米,充分发挥希勃图村、高图村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实施人畜分离项目,通过规模化、机械化养殖,解放农户劳动力,实现务工、养殖收入两不误,较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持续推进黄牛品种改良,坚持以西门塔尔牛为主要改良方向,提高散户养殖规模,巩固和发展北部沙区的牧民庭院黄牛舍饲养殖,打造丹熙牧业为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动肉牛养殖规模化发展,黄牛养殖总量达到2.7万头。在沙区以牛为主兼顾肉羊养殖,积极融入“奶业振兴”战略,适度发展高产奶牛养殖。发挥乳肉兼用牛产奶优势,引导兼用牛养殖户常年挤奶销售。政府投入资金对民族特色奶制品加工作坊提供小型挤奶机、鲜奶及奶制品运输车、鲜奶巴氏消毒剂等小型技工设备。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奶制品加工产业,推动奶制品加工小作坊标准化升级改造。
四是抓住机遇做活乡村旅游。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将优势特色产业同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的指示精神,以创建旅游强镇为目标,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提升景区品质。充分利用白音他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的有利条件,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按照苏木党委“旅游兴镇”的战略部署,结合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底蕴优势,逐步引导社会资本融入产业链内,吸引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进驻开发利用;重点围绕全国重点旅游村庙屯村和自治区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包头嘎查及希勃图村,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观光、研学实践配套服务功能,提升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做精做强现有品牌,打造旅游圈精品线路。充分发挥白音他拉苏木的资源优势,统一规划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引导农户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工旅融合”为理念,带动各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以旅游为引导的产业升级模式,加快实现镇域全域旅游的目标。
(三)聚焦民生保障,展现全力为民新干劲。全面提高共享发展水平,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短板,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健全保障体系。做好民生基础保障。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深入实施全民医保,抓好就业创业保障,推进就业服务模式,积极宣传嘎查村项目就业岗位和旗内企业就业岗位招工信息,推动就近就业。守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持续落实好低保、五保、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残疾人帮扶措施。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定期探访制度。落实孤弃儿童应养尽养。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二是全力优化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举措,健全规范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就近办”改革,进一步梳理和规范乡村两级帮办代办上门办服务事项,加强服务行为管理,抓好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发挥好村级帮办代办员作用,使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障等群众办事频次高的事项全部实现村级受理,乡级审批,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把紧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局作用,完善企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提升消防救援、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应急处突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年内对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两次,提高企业及农牧户安全生产意识及防火意识。对企业、学校、加油站、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地等重点部位加强监督检查,主要领导至少每月带队检查1次。注重预案演练,监督、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
四是全力紧抓食品安全,筑牢民生基础。年内至少组织召开两次苏木食品安全委员会会议,一次食品安全工作专题部署会,一次食品安全协管员培训会议;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和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应急处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全面开展食品安全卫生治理工作,每月至少对小饭桌、各餐饮流通单位、餐饮服务场所进行两次全面检查。
(四)聚焦生态建设,打造村洁景美新农村。坚持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全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科学规划乡村建设路径。
一是实施乡村统筹行动,加快乡村治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建立健全村庄清洁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嘎查村保洁员作用,对无功能建筑、乱堆乱放、牲畜粪污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整治。建立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卫生厕所发挥实际功效,合理规划2023年改厕任务,巩固扩大厕所革命改革成果。
二是开展林草规划行动,做优林草产业。合理规划造林地块,做好造林设计、整地、苗木准备等基础工作,完成殴投行人工造林任务2万亩。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扶持政策,全面完成无立木林地改造和0.1万亩已垦土地还草任务,同时做好社会服务企业造林监督验收工作。紧紧抓住无立木林地整改造林的有利契机,在巩固现有存活经济林5000亩的基础上,动员群众在土地条件好的无立木林地大力发展塞外红、蒙古野果(沙果)等市场前景好的果树品种。2023年全苏木经济林总量达到5500亩。
三是加强林草资源管理,做好抚育工作。对新造林和补植补造地块加强抚育管理,严格落实管护责任,规范林下种植,保证造林成活率。加强公益林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生态护林员、护草员聘用考核管理,发挥好生态护林员、护草员作用。做好哲日都、奈林浩来、高图等村经济林管护和技术服务。严格执行全年全域禁垦禁牧政策,发挥综合执法局执法作用,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禁牧禁垦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继续巩固禁牧成果,保护辖区生态。严格执行禁猎制度,禁止任何形式捕杀野生动物和非法交易行为。高度重视鼠疫防控,提前做好春季鼠疫防控和物资储备工作,扎实做好灭鼠工作,确保鼠害得到有效防控,鼠疫疫情零发生。坚决查处乱砍滥伐、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湿地、草原、河道等各种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行为。
(五)聚焦乡村治理,谱写和谐美好新篇章。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作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实效。坚持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锻造一批能打硬仗的基层党组织堡垒,打造一支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注重基层党建的服务性、群众性、社会性,促进党建工作与农村实际深度融合,使党的建设内容更加充实、成效更加显著,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领导和协调各方的作用,以高质量的基层党建促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创文提质。完善基层治理网格化机制,全面落实党员包联农户责任,做到社会治理面全员覆盖。继续推行村民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落实网格管控,压实管控责任,建立网格员激励机制,调动网格员履职尽责,赋予网格员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管理权、参与权、知情权。规范修订村规民约,提高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奠定和谐共建的群众基础。不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治理经验,探索建设“团结文明积分超市”,引导群众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等相关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为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供精神保障。
三是开展综合治理行动,优化治理水平。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造农村牧区户用卫生厕所达到22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2处以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50%以上。改善村容村貌,推进村屯绿化行动,以“三清一改”为重点,推行“牛出院、树进院”,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压实“河长制”,推动辖区内河道生态质量持续向好,深化“林长制”改革,加强林草生态保护,巩固来之不易的生态治理成果。积极争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加强水污染源头治理。加强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提高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是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提高幸福指数。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扎实落实平安建设,持续开展禁毒、反诈骗宣传、打击违法犯罪行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及水面安全治理,推进提升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水平。完善农村多元矛盾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苏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切实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结合实际,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全力做好全苏木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二)强化组织保障。苏木包联领导、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要深入嘎查村田间地头,帮助指导生产,协调解决困难,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嘎查村要将各项任务指标分解到户、到地块,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加强督查考核。加大对农村工作的督查力度,对工作开展不利的嘎查村和部门严肃通报,追究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工作考核力度,实行工作任务月清月结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做到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