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草原上的艺术之花——通辽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香玲

发布日期:2022-12-27 浏览次数:178

       香玲,通辽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奈曼旗章古台学校教师,奈曼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宝石柱民间美术”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工作以来,她以一腔热忱为教育事业和艺术创作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醉心艺术,做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上世纪70年代诞生的“奈曼版画”,以刀为笔,刻画着奈曼本土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尔沁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代版画家的共同努力,奈曼版画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香玲是工艺美术家宝石柱的孙女、版画家乌兰巴拉的女儿,祖父和父亲都为蒙古族民间图案工艺设计和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香玲从小生活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耳濡目染,醉心于向祖父和父亲学习图案设计和创作。如今,她扛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宝石柱民间美术”代表性传承的重任。

       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善于观察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生活。她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创作出了吉祥、典雅的艺术作品。她认真钻研艺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版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她的作品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多幅作品入选自治区、全国以及国外画展,并获得奖项。其作品《生命》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相约内蒙古”——法国·中国内蒙古文化周系列展中交流展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内蒙古版画展获三等奖;作品《云》在德国交流展、全国第22届版画展、内蒙古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出;作品《心愿》收藏于重庆版画院,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写生展。
       投身教育,做文化传播的践行者
       2002年,香玲到奈曼旗章古台学校任职,作为该校第一位专职美术教师,她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以前,学生考入高中的唯一途径就是文化课考试,但每年能够考入高中的学生很少。香玲了解到情况后,开始关注一些有美术天赋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美术专业训练。学校条件差,没有美术功能室,她就利用午休时间在办公室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现在每年都有一两名同学作为美术特长生考入高中。她在2007年、2011年两次被评为旗级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通辽市骨干教师,2019年先后在通辽市第六届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和首届“哲里木杯”版画作品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始终不忘初心,默默耕耘,把强烈的责任感和矢志不渝的信念与热情,全部熔铸于教育事业中,她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深受领导的好评。2016年9月她到章古台学区中心校下属村小——鑫龙海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轮岗,承担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刚开始她不知道怎么把握教材、如何写语文教案,但是经过认真钻研、刻苦努力,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出色完成了各类教学任务。村小教学环境较差,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都存在困难,她积极给予帮助,主动为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自费购置学习用品、生活物资,使每个孩子都能安心学习。她把理想和青春镶嵌在三尺讲台,用热爱和坚守诠释了教师这一平凡职业的不凡内涵。
       依法履职,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当选市人大代表后,香玲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教师”和“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诠释着一名教育战线上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她会同其他人大代表,围绕加强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加大寄宿制学校财政投入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形成建议提交当地政府办理。作为一名来自文化领域的人大代表,她结合自己的专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建言献策,在市人代会上建议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创造更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条件,给予传承人开阔视野、拓展创新、取长补短、自我提升的机会。她希望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机关、学校,开展有主题有内涵的教学活动,让非遗真正被大众所熟知、热爱,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作出新贡献。
信息来源:人大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