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领域——2022走进王府博物馆——线上展览(二)

发布日期:2022-02-16 浏览次数:78

奈曼旗清代历史展厅:

奈曼旗清代历史展厅位于王府二进仪门东侧,本陈列按照建旗归盟设治、 守护祖国北疆、发展牧业经济、开拓农业经济、反帝反封建斗争 、民间文化艺术 等六大单元,展现了奈曼旗清代的历史和发展进程。

奈曼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地处华北与东北交界处,境域辽阔,地形多样, 宜农宜牧。奈曼旗总面积8137.6平方公里,下辖14个苏木乡镇,355个行政村,44万人口,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约17万人,是通辽市辖区重要旗县之一。

1627年奈曼部首领额森伟征长子成吉思汗第20代孙衮楚克归附后金,追随皇太极征战南北。1636年皇太极沈阳称帝,对整个蒙古族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管理手段,其中行政手段称为盟旗分封制,漠南蒙古被分为6盟24部49旗,奈曼部划为一旗,袭用奈曼部称号,称为奈曼旗。衮楚克因战功卓著被加封为奈曼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王位世袭罔替承袭了12代16任,共300年时间。

注:奈曼郡王全称,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长长的名字,有三层意思,札萨克,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达尔罕,蒙语的美称,神圣,崇高,不可侵犯,享有特殊权利的意思。多罗郡王,是爵位的封号,最高级别是亲王,之后是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台吉。

自清朝崇德元年(1636 年),奈曼旗建旗驻牧后,便依托境内丰美的草原,努力发展畜牧业经济。其牧放马、牛、驼、山羊、绵羊五畜,在改进放牧工具、选择优良畜种、加强畜群管理、防治畜群疫病、保护草原牧场等方面,技术日益提高,经验不断丰富,畜牧手工业也随之兴盛,成就超过往古。有清一代奈曼旗草原畜群遍野,牧业成为社会主体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兴繁发展。

自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开始,中原汉族移民陆续进入奈曼旗南部从事农耕,而后移民渐多,垦植区域逐步扩大,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移民猛增,几至遍及奈曼全境。汉族移民进入奈曼地区,建立村屯,发展农业,汉蒙同心,农牧相携,使奈曼旗成为重要产粮区。这对丰富汉蒙各族人民生活、繁荣奈曼旗社会经济、充实东北边疆防务力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清代至民国的三百余年间,奈曼旗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创造持续发展,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蒙古族的歌舞表演、说书艺术等,极受人们欢迎;汉族的大秧歌、踩高跷表演、二人转艺术等,几乎遍及城乡。蒙汉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发展,体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文化融合,是中华文化认同的时代产物。这些颇具地方风格的文化创造,是奈曼旗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