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级 ——奈曼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奈曼旗2021—2025年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4-12 浏览次数:102

 奈政办字〔2022〕10号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六号农场管委会,旗政府有关委办局:

为加快推进奈曼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肉牛产业协同发展,保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结合奈曼旗实际,经旗委、政府同意,制定《奈曼旗2021—2025年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2022年3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奈曼旗2021—2025年肉牛产业发展规划

 

肉牛养殖业是奈曼旗农牧业支柱性产业,在全旗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为加快推进奈曼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肉牛产业协同发展,保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结合奈曼旗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奈曼旗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九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工作要求,立足全旗实际,深入挖掘肉牛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实施肉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动肉牛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肉牛产业取得积极成效。

1.饲养规模方面。2021年度牛存栏45.8万头,比2018年增长76%,其中繁殖母牛存栏33.27万头,主要以西门塔尔品种为主,少量荷斯坦和安格斯牛。现有养殖户2.85万户,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备案养殖户118家,基础母牛超万头以上苏木乡镇10个、超千头以上嘎查村124个、超百头规模养殖场88个,全旗肉牛产业规模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2.技术服务方面。旗农科局设有畜牧业发展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等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0人;各苏木乡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共有畜牧业专业人员82名,村级防疫员363名,负责全旗畜禽疫病防控及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现有黄牛冷配改良点289处、运输液氮车2辆、液氮罐500个、冷配技术人员330人,2021年完成黄牛冷配19.47万头,冷配覆盖率达到100%,牛繁殖成活率达到70%以上。

3.饲草料保障方面。2021年新增优质紫花苜蓿种植面积1.2万亩,总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优质紫花苜蓿干草2.25万吨。全旗现有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4万亩,饲草料总产量达到50万吨;籽粒玉米播种面积260万亩,年产干秸秆216万吨,用作饲料191万吨;建成棚舍115万平方米,永久性窖池60万立方米;有大中型青贮收割机20余台、小型青贮铡草机200余台、打捆机40台。

 

 

表一:2021年奈曼旗各苏木乡镇牛产业情况

(单位:头)

畜种

 

苏木乡镇

牛存栏

母牛存栏数

牛出栏

大沁他拉镇

75413

57514

19053

八仙筒镇

62150

38689

15840

青龙山镇

8964

6732

2241

新  镇

50731

40002

12682

治安镇

29387

20067

7547

东明镇

42390

28458

10697

沙日浩来镇

9211

8479

2332

义隆永镇

9536

9397

2384

土城子乡

3381

2642

845

苇莲苏乡

28372

18508

7093

固日班花苏木

45482

33100

11876

白音他拉苏木

20610

15790

5252

明仁苏木

44750

30492

11587

黄花塔拉苏木

22998

18569

5850

六号农场

4590

4242

1147

合计

457965

332681

116426

 

(二)发展短板

1.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空间受限。旗内中北部传统肉牛产区发展较快,南部山区肉牛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南部山区肉牛产业基础设施简陋,饲草料生产加工特别是青贮饲料产量少、加工利用总量不足;养殖户庭院面积小,发展空间受限;改良配种基础薄弱,冷配繁殖技术应用推广较中北部存在一定差距。普遍存在肉牛棚舍、窖池等配套设施相对薄弱,抵御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国家逐渐收紧土地利用政策和禁养区划定背景下,养殖用地显得日益紧张;特别是南部山区,本身土地资源少、丘陵山地沟壑纵横,能提供适合养殖的用地不多,肉牛规模养殖受到限制。同时,饲草料转化利用水平较低,专业性人才匮乏,不同程度制约肉牛产业发展。

2.饲草料供给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全旗肉牛产业饲草料主要来源于玉米秸秆,专门用于肉牛养殖优质饲草种植规模小。近几年,肉牛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饲养量持续扩大,出现饲草供给不足状况,并且饲草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揉搓玉米秸秆每吨900元、籽粒玉米价格每吨2000元、优质紫花苜蓿每吨2000—2600元。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虽然提高了肉牛饲料质量,但仍不能满足全旗肉牛发展需要,除规模养殖场以外基础母牛青贮饲料用量不足50%,影响母牛正常繁育,犊牛成活率降低。

3.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奈曼旗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足,传统饲养方式未得到有效转变,饲养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农户与企业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农户对市场信息分析和研判滞后,生产盲目跟风,尚未建立起长期、稳定、合理的联结机制,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肉牛养殖集约化水平不高,缺少深加工企业,肉牛生产附加值低,交易、屠宰、加工等产业链条不健全,仍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牛出院”还未达到规模,养殖户“单打独斗”状态明显,导致肉牛产业发展缓慢。

4.发展受资金制约、养殖户融资困难。肉牛养殖行业投资较大,周期较长,短期收入水平低,对原本收入水平不高的农牧民来说,发展养殖业投入资金十分困难,各级金融服务行业对养殖业支持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养牛业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服务、母牛良补等政策性投入少,贷款难、利息高、周期短,并且缺乏导向性资金,大多数养殖场户不敢轻易扩大规模,导致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进程滞后。

5.动物检疫人员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全旗现有从事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工作官方兽医82人,主要负责屠宰场、检疫点、养殖场等重点场所检疫与监管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动物防疫队伍新鲜血液长期得不到补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存在检疫经费不足、监管工作经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检疫设施设备无法更新,特别是机构改革以后,乡镇官方兽医被转入乡镇人民政府,除本职工作外,还承担着其它工作,不同程度影响检验检疫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质量。现有动物检疫人员老龄化严重,动物疫病防控治疗水平有限,急需年轻化专业性人才。

6.溯源体系还未建立、粪污资源还未有效利用。奈曼旗肉牛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养殖场很少安装智能化设备,信息化软件系统没有应用,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不健全,限制肉牛产业现代化发展。在养殖污染方面,养殖户大部分都是在自家庭院养殖,没有粪污处理设施,仍然存在随意堆放粪污现象,影响人居环境。尽管基层积极推进“牛出院、树进院”工作,但受养殖用地缺乏、资金有限、管理困难等多种因素影响,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建设进展缓慢,养殖污染与环境保护矛盾依然存在。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标准化养殖、规模化发展、合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集成为路径,把提升畜牧业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核心任务,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促融合、创主体、增动能,全力推进全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全旗牛存栏达到60.03万头,其中,繁殖母牛存栏43.58万头,冷配母牛28万头,繁殖优质犊牛18.75万头,繁殖成活率达到75%以上,肉牛良种率达到90%;出栏达到18.01万头,其中,育肥牛出栏11.27万头,育肥出栏规模占肉牛出栏总数的62.6%;规模养殖场户肉牛存栏占全旗家畜存栏总数20%以上,较2021年提高10%。

——突出引进竞争力强、关联度高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实现本地肉牛就地屠宰分割,提高肉牛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产品流通各环节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质量效益水平、绿色发展水平、产业融合水平、生产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支持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实施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粪污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全面加强污染治理。建设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施,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建立健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表二:2021—2025年全旗牛存栏生产指标规划表

(单位:万头)

年度

存栏数

基础母牛数

出栏数

2021

45.8

33.26

11.6

2022

49

35.57

14.7

2023

52.44

38.07

15.73

2024

56.11

40.74

16.83

2025

60.03

43.58

18.01

(三)区域布局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主要以大沁他拉镇、八仙筒镇、新镇、东明镇、治安镇、苇莲苏乡、固日班花苏木、白音他拉苏木、明仁苏木、黄花塔拉苏木为重点区域,辐射带动南部山区发展基础母牛养殖。育肥牛养殖区主要以大沁他拉镇、八仙筒镇、东明镇、新镇、明仁苏木、黄花塔拉苏木为重点。

 

 

表三:2022—2025年各苏木乡镇牛产业生产指标规划表

(单位:头)

  年度       

苏木乡镇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存栏

母  牛

存栏数

出栏

存栏

母  牛

存栏数

出栏

存栏

母  牛

存栏数

出栏

存栏

母  牛

存栏数

出栏

大沁他拉镇

80683

61493

24056

86352

65815

25741

92396

70431

27546

98850

75340

29473

八仙筒镇

66497

41365

20000

71165

44273

21401

76146

47378

22898

81466

50680

24503

青龙山镇

9590

7198

2828

10264

7703

3028

10982

8244

3239

11754

8823

3466

新  镇

54280

42769

16012

58090

45776

17134

62155

48986

18332

66498

52400

19618

治安镇

31442

21455

9529

33650

22963

10200

36005

24574

10909

38520

26287

11674

东明镇

45366

30426

13510

48540

32566

14452

51936

34855

15463

55564

37279

16547

沙日浩来镇

9855

9065

2944

10547

9703

3150

11285

10383

3371

12073

11107

3607

义隆永镇

10203

10047

3010

10919

10752

3222

11688

11507

3446

12499

12310

3688

土城子乡

3617

2825

1067

3870

3023

1141

4142

3235

1221

4432

3460

1307

苇莲苏乡

30356

19796

8956

32487

21185

9583

34761

22664

10253

37190

24245

10972

固日班花苏木

48663

35390

14994

52080

37877

16045

55725

40534

17167

59618

43360

18375

白音他拉苏木

22052

16882

6630

23600

18068

7095

25251

19336

7592

27016

20684

8124

明仁苏木

47880

32601

14630

51247

34893

15655

54828

37340

16749

58658

39943

17924

黄花塔拉苏木

24606

19853

7386

26334

21249

7904

28177

22739

8456

30145

24325

9048

六号农场

4910

4535

1448

5255

4854

1549

5623

5194

1658

6017

5557

1774

合计

490000

355700

147000

524400

380700

157300

561100

407400

168300

600300

435800

180100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到2025年,饲料总供给能力达到302.5万吨,其中青贮饲料70万吨、秸秆转化189万吨。一是扩大优质饲草料生产规模。依托国家“粮改饲”、饲草基地保障建设项目及地方养牛发展基金等,引导养殖场利用耕地发展连片全程机械化青贮种植,扶持苜蓿、谷子等优质牧草种植。计划2025年青贮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苜蓿、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谷草达到10万亩。二是加强天然草原保护与利用。以自然修复为主,采取封育、禁牧、免耕补播、飞播等措施,对退化较严重天然草原进行修复,逐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力。三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行订单经营,研发和推广立杆粉碎收获、捡拾打捆、揉搓打包等秸秆收储技术,大力推广黄贮秸秆调制技术,秸秆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秸秆加工增值和粗饲料有效供给。四是配套完善饲草料储备基础设施。新建地上或平面堆贮青贮饲料设施300处,贮存能力达6.5万吨,新建储草库150处,存贮能力达12.2万吨。五是引进饲草料加工企业。计划引进年生产50万吨农作物秸秆转化、饲草料加工企业,引进研发优质饲草料配方,改善秸秆饲料营养价值,提高秸秆利用率;引进锦鸡儿加工技术,有效利用天然资源,解决当地饲草料短缺问题。

(二)加强良种推广体系建设。一是扩大优质母牛存栏。优质母牛是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基础,将大沁他拉镇、固日班花苏木等地建设成优质母牛繁育基地,进行良种登记,建立电子系谱档案,持续扩大优质母牛存栏量,杜绝优质母牛外流。二是壮大基础母牛群。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养殖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人畜分离型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母牛繁育场,培育建设千头以上母牛繁育场2个、百头以上母牛繁育场5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养殖户发展基础母牛,实现基础母牛存栏43.58万头以上。三是坚持肉牛品种改良。认真执行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制定的良种冻精区域规划,优化选种选配方案,加大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力度,持续推进西门塔尔牛改良。四是加强冷配站点建设。加强基层冷配站点设施设备建设,提高配种员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科学规划冷配站点布局,确保冷配站点全覆盖,为全旗肉牛扩繁提供高效服务。

(三)育肥牛生产实现标准化。育肥牛生产实现设施标准化、育肥牛品种良种化、饲养科学化、防疫程序化、管理制度化。计划引进万头以上育肥牛场1处,培育千头以上育肥牛场2个,百头以上育肥牛场5处,将架子牛留在本地育肥,确保屠宰企业牛源需求。引导和鼓励养殖户饲养育肥牛,推广架子牛直线育肥技术,降低成本,保证肉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全旗育肥牛存栏达到11万头以上。深入推进牧光互补20万头肉牛养殖现代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

(四)深化产业化经营体系。鼓励和引进生产加工和屠宰加工等能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养殖户实行订单收购,建立健全产销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推广“企业+专业合作+农牧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引导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合作体系。引进皮革等肉牛副产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特色食材等配套企业,提高肉牛骨血、脏器、毛皮等屠宰副产品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提升肉牛产品附加值。

(五)建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一是建设肉牛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养殖场等搭建生产信息录入平台,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自建产品可追溯系统,实现追溯信息互通共享。到2025年,实现肉牛质量安全可追溯养殖企业达到5个,5万头牛实现可追溯。二是加强追溯大数据开发利用。结合企业发展与行业监管需求,开发智能化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责任主体定位、流向范围及影响评估、应急处置等功能,为企业管理、政务决策、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持,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商业秘密保护的前提下,实现追溯数据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三是加大肉牛及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力度。对肉牛及产品加大抽检力度,逐步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形成有效监管机制。

(六)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旗建成无特定疫病区,推动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完善规模养殖场程序免疫及散养户“春秋集中免疫+常年补免”的免疫机制,确保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加强旗兽医化验室建设,完善旗、乡、村三级动物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动物检疫申报点实现苏木乡镇全覆盖,动物防疫室实现嘎查村全覆盖。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

(七)加大科学技术支撑力度。依托国家、自治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肉牛企业、各级畜牧兽医推广机构和专家团队技术力量,建立“产学研推”一体化技术服务团队,开展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推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合作,对秸秆发酵饲料化、高品质肉牛饲喂等多项技术开展研发。同时,制定肉牛产业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广泛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打造一支亲乡土、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八)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机制。全旗肉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化肉牛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力争达到100%,有效推动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发展格局。完善环境保护措施,以肉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完善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治理制度。积极争取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运营机制,高效运行有机肥生产中心,支持现有规模养殖场建设完善粪污收集利用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施,在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和专业无害化处理场。

(九)创新金融支持保障方式。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整合各类农牧业项目和专项资金,向肉牛产业发展倾斜。深入推进金融活体抵押担保机制,引入肉牛发展基金,逐步解决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扩大保险范围,分散和降低养殖风险。落实自治区《关于财政资金支持深化自治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的通知》《通辽市2020年肉牛养殖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不断扩大母牛政策性保险规模,逐步做到肉牛产业保险全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旗政府分管副旗长任组长,农科、财政、环保、乡村振兴、金融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奈曼旗肉牛产业专项推进组,办公室设在旗农科局,统筹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有关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将各苏木乡镇场任务目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二)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通过贷款贴息、购牛补贴、母牛补贴、棚舍窖池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集中向肉牛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倾斜,切实加大金融资本投入。建立稳定的疫病防控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资金投入机制,实现高效运转,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把肉牛产业作为涉农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整合各类渠道资金重点投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三)完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肉牛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肉牛产业的相关资金扶持政策,并保证地方资金配套;认真执行《通辽市金融财政进一步支持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辽市活体抵押贷款指引》等文件精神。制定《保护和发展优质母牛政策》《育肥牛发展政策》《支持屠宰企业发展政策》《金融支持牛产业发展政策》《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肉牛养殖补贴政策》等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政策,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加强监督考核。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根据相关实施方案,制定各相关业务部门和苏木乡镇年度考核方案和中期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将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向能干事、干成事的地区、企业、组织和农牧户予以倾斜,充分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列为旗委、政府对苏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对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所出台的固定资产投资、改良、防疫、保险、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管。

信息来源:奈曼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