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分区施策 打造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双样板”

发布日期:2025-08-21 浏览次数:1

   夏管时节,奈曼旗广袤的田野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往年不同,2025年自治区级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创新性地在平原与沙地同步铺开,因地制宜设立核心示范区,探索玉米增产提效的“奈曼方案”。

   在土质肥沃的义隆永镇东湾子村平原示范区,1600亩核心田块化身技术“试验田”。这里聚焦“高产潜力挖掘”,精准对比中农大787、宏博369等耐密植品种表现,精细探索种植密度从4500株跃升至6000-6500株的合理方案,并严格测试分次精准施肥与传统施肥的效益差异。田间,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从精量播种到水肥一体化滴灌,一套旨在实现“五统一”(品种、肥水、防控、技术、机械)的标准化绿色高产技术模式正加速落地。平原示范区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筛选品种+最优种植密度+最佳施肥量(次数)组合拳,为全旗高产玉米种植提供可靠依据,帮助农户实现效益最大化。

   与此同时,固日班花苏木查干淖尔嘎查的沙地示范区则展开了一场“生态与高产”的攻坚。面对沙地保水保肥的天然难题,示范区大胆创新技术路径。除常规耐密品种筛选外,“秸秆高留茬免耕宽窄行交替密植滴灌精准调控”试验尤为亮眼。通过高留茬固土保墒、免耕保护土壤结构、宽窄行优化光照,并配套滴灌精准供水供肥(为提升水肥利用率,追肥次数精细至8-10次),探索在生态约束下实现高产目标的可行之道。筛选耐密、抗倒伏且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同样是重中之重,每一项技术都在全力破解“沙地高产”的生态密码。

   沙区示范区负责人前达木呢深有体会:“我从2021年开始应用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亩产已从原来的700-800斤提升到了1700-1800斤。今年集成应用11项关键技术,产量有望突破吨粮大关。”奈曼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景和表示:“后续将依托沙地玉米的成功实践,在全旗60多万亩沙地全面推广,让曾经的‘中低产田’迈进‘高产田’行列,真正鼓起沙区农民的钱袋子。”
   “分区示范,核心目标一致——绿色、高产、高效。”王景和介绍到,两大示范区都致力于集成推广以“节水、减肥、控药、提效”为核心的11项绿色生产技术,主要是耐密品种(主导品种)、精准包衣、合理增密(5500-6500株/亩)、精细整地、行距优配(宽窄行种植40+80㎝)、导航作业、单粒精播、滴水齐苗、精准化控、精准水肥(按需分次、局部定向)、一喷多促、减损收获。通过统一选用优质耐密品种,大幅提升种植密度,并融合水肥一体化、秸秆科学利用等成熟技术,力争核心区平均亩产突破1100公斤,实现单产提升5%、节水10%以上、节本增效5%的综合目标。
   为确保技术真正落地生根,奈曼旗构建了强有力的支撑体系。项目整合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度参与,推进核心区内“技术攻关”、“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功能区的联动发力;依托专业农技力量,通过持续的田间指导、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实现镇-村-田间地头三级全覆盖,将复杂的科技转化为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操作,切实发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引领效应。
参加培训的农户感触颇深:“跟着技术员学习后,我现在种地特别注重密植播种机的调节。播深和株距那关键的几厘米,影响的可是几百斤的收成!必须全程精细化管理,一点一滴的用心,换来的都是实打实的丰收。”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李少坤教授指出,奈曼旗在差异显著的平原与沙地同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这不仅为全旗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玉米生产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样板,更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行动。这份以“双样板”实践诠释“藏粮于技”的奈曼答卷,正孕育着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新希望。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