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气象服务及分析
我旗预计未来七天气温总体适宜,风力不大,西南风2-3级。13日有中雨,15日、17-19日有阵雨或雷阵雨,期间可能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二、种植生产阶段及建议
(一)增加巡田频次。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增加巡田频次,做好常规田间管理的同时,对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玉米等粮油作物内涝、脱肥、病虫害、倒伏等发生要快速反应,积极采取防救措施。
(二)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针对出现涝渍的田块,要及时疏通地头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针对无法靠水渠排水的田块,用水泵或人工排水,防止因田间积水量多、土壤通气不良引发的根腐病、茎腐病等,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三)适时追肥,促进生长。强降雨会造成土壤养分随积水流失,导致脱肥:大风会造成部分地块倒伏。针对脱肥和倒伏不严重的情况(倒伏严重的具体措施详见第五条),需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补充氮素营养,促进植株恢复健壮生长。同时,可叶面喷施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搭配芸苔素内酯及叶面锌肥等一同喷施,补充多元营养,增强作物抗逆性。针对本月气温偏低,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肥,特别是晚播及生长发育滞后的粮油作物,加速生育进程,防止因低温可能造成的生长缓慢,促进作物早熟。
(四)防控病虫,减少损失。玉米田重点防控玉米茎腐病、顶腐病、大小斑病、红蜘蛛、蚜虫、双斑萤叶甲等;大豆田重点关注大豆霜霉病、大豆菌核病、大豆锈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等危害情况;水稻关注稻瘟病、稻曲病、褐斑病、稻水象甲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开展防治。
(五)回收秸秆,酌情毁种。对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等造成损害的地块需在排除积水后及时评估,受灾严重(如心叶及茎秆坏死、长期受淹导致无法恢复生长)的地块,评估受灾程度,酌情毁种或补种,可及时补种白菜、萝卜等生育期短的经济作物,同时尽可能多的回收秸秆作青贮饲料,减少损失。
(六)注意田间作业安全。降雨后田间湿度大、土壤湿软,要穿戴好防护装备,避免在积水未退的地块行走或作业发生人员滑倒等安全事故。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到降雨及强对流极端天气,严禁在田间作业,确保作业安全。
三、病虫害情报及建议
目前,我旗已陆续发现三代粘虫发生。特别是未对二代粘虫采取防治措施且杂草丛生的部分地块偏重发生。我旗玉米田周边杂草三代粘虫平均10头/㎡。根据三代粘虫幼虫先集中取食杂草的特点,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应在幼虫转移为害玉米植株之前开展防治。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可采用人工捕杀或除草的方式来消灭虫卵和低龄幼虫;化学防治可选择甲维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或菊酯类药剂。
四、玉米科学施肥指导
渍涝退水导致土壤养分淋洗损失,极易造成玉米脱肥:后期补肥更加迫切。
(一)水肥一体化追肥。根据《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对玉米密植高产种植区提出以下建议(以下建议施肥量均为纯量):在雨止水退后应适时追施肥,注意少量多次、快滴快施,切忌因为不缺水便不施肥或灌水过多。春玉米进入灌浆期还应追肥1次。如果前期施肥较少或雨水过多,可适当增加施用量。
(二)高强度喷施叶面肥。灌浆期喷施以磷酸二氢钾为主的叶面肥,可适量配施尿素(0.3%尿素溶液)。喷施应在阴天下午或晴天傍晚进行。喷施力求细致均匀,不喷、不重喷。若喷施叶面肥后 24小时内遇降雨,应及时补喷,确保肥效。
(三)排涝防倒减损失。受淹地块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确保雨后积水顺畅排出,防涝降渍。低凹田块可用水泵等机具强排积水,减轻渍涝危害。洪水退后立即扶苗洗苗,并在根部培土,垫高植株。天晴后尽快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