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5-07-01 浏览次数:16

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奈曼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

 

一、坚持就业优先,就业创业形势稳中向好

全旗登记城镇新增就业881人,完成8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2人,完成110%;失业人员再就业138人,完成69%;农牧民转移就业4.2万人,完成70%;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90万元,完成89%;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期,培训学员819人,完成70%;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718人次,完成75.58%。

一)深入推进产业扩岗行动

推动产业与就业互促共进。联合工业园区管委会、退役局、残联、工商联深入园区企业访需求,面对面“送”惠企就业政策。支持就地就近就业,承办了市级“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举办了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困难群体专场招聘会21场次,组织旗内外6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6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782人。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完善“政府+协会+劳务经纪人+劳动者”四位一体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机制,积极与旗内外就业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提升农民转移就业质效。促进产业带动就业,引导各地年底前实现“一镇一品牌”,引导劳务经纪人成立组织机构并提供基础就业服务,规范灵活用工市场行为。认定市级劳务品牌7个、旗级劳务品牌13个。实施岗位即时推送、培训愿培尽培,开展技能培训684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2万人。

(二)全力实施留才引智专项行动

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申请就业见习单位18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41个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人才储备单位12家,提供90余个就业岗位。完成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23人。发放援企稳岗补贴46.2万元,惠及企业54家。2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方式获得一次性扩岗补贴3000元。

(三)高效实施创业带动行动

强化创业融资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平台。今年以来,扶持返乡创业项目33个,建成2个市级示范性园区,园区商户可享受减免房租、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园区入驻企业70家,创业带动就业464人。支持重点群体创业,优化创业指导服务。制定公布政策、服务事项、服务机构清单,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集中进行宣传。展示优秀创业项目60个,开展创业培训135人次,3名创业者获得一次性创业补贴3万元。

(四)促进高质量、充分、转移、稳定、安心就业。

加强培训提升技能促进高质量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初以来开展技能培训20期684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宣传,目前共征集求职意愿320条,制作宣传条幅50条,发放宣传材料1.5万份,线上发布岗位信息5000余条。做实扶持文章,用好返乡孵化“一阵地”。奈曼旗创业孵化园已累计入驻企业48家,创业带动就业252人,电商企业月销售额达300万元以上。奈曼旗返乡农牧民创业园主要业务范围为食品类生产与电商销售,目前已累计入驻创业商户22家,创业带动就业212人,2023年拉动我旗经济增收500万元,两个园区分别在2022年9月和2023年12月被评定为通辽市示范性园区。 做精服务文章,打造求职招聘“一站式”。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作用,在全旗15个社区设立零工驿站,发布就业信息2607条,达成就业意向344人,成功就业156人。做强“输血”文章,实现“真金白银”“一助力”。与邮储银行、内蒙古农合行合作,通过优化经办流程,加大对重点群体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已对符合条件创业担保贷款人员身份审核5批41笔,预计发放贷款900万元,目前已发放15笔340万。

二、坚持民生至上,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广覆盖、保兜底

截至2025年6月份我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4950人,享受待遇人数75354人,年度累计发放金额8753.7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市级年初下达任务为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旗常住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截至目前,参保覆盖率达到95.07%。建立“动态识别-政府代缴-待遇发放”全链条机制,为重度残疾人代缴保费200元/人,为低保对象等群体代缴100元/人,保证困难群众应参尽参,应缴尽缴,上半年累计为10387名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计代缴金额134.22万元。

(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办提质增效

截至2025年6月,我旗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608人,新增参保扩面人数34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9.7%。享受待遇人数13223人,年度累计发放金额23315.84万元2024年4月开始,全市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保业务“同审统办”工作,共计11项业务列入“同审统办”服务事项清单,截至目前,共计处理“同审统办”业务1573项,企业养老待遇社保卡发放率达到99.46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平稳运行

截至目前,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为224家,征缴人数11136人,征缴养老保险费9983.05万元,职业年金1663.81万元;机关事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6201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1400.75万元;领取职业年金待遇3175人,累计发放职业年金待遇846.39万元。

工伤保险全链条托底

截至6月底,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858人,完成任务的100.1%;参保建设项目数30户,按建设项目参保人数2275人;经办各类工伤保险业务共计572件,累计支付工伤保险一次性待遇123人,支付总额604.35万元,涵盖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工亡补助金及丧葬补助金。累计支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59人,支付总额93.43万元。开展工伤预防入企调研工作,共计入企调研8家企业,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

(五)织密风险防控保障网

2025年通过多部门联合建立防范和打击欺诈骗取社会保险基金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重新调整经办人员岗位权限管理,规范经办岗位权限设置。以日常稽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做好内部稽核工作,并于每月末对上月经办的重点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面不低于经办业务量的20%,有效保障社保基金安全。

(六)社保业务“网上办”更便捷

截至2025年6月共受理企业保险(三险)网厅申报、审核业务4266件,养老保险补缴业务103人。通过“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系统”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业务350件。通过“内蒙古人社APP”、“掌上12333”、“平台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办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业务,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人数达到90004

坚持正向发力,人事人才积攒动能

(一)创新人才服务,营造聚才环境

2025年我旗计划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79人,目前上岗147人,148人在考察阶段,18名应届毕业生待毕业后进行考察等环节积极外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计划引进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生75人,经报名、资格审查、人才评价、面试等环节,引进人才62人,目前上岗12人,50名应届毕业生待毕业后进行体检、考察等环节

(二)强化人事管理,营造留才环境

建立事业单位职称评审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时需签署《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对虚假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行为,记入职称诚信档案库。充分发挥“四类岗位”在汇聚人才中的积极作用,目前我旗共设置特设岗位7个,定向岗位716个,将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定向岗位设置比例提高至15%,有效激发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用好用足自治区“十五条措施”,统筹使用两类岗位进行聘用,继续实施一年两聘的聘用制度,深入开展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工作,2025年第一次岗位聘用涉及3050人。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2024年度考核事业单位245个,考核8757人。

(三)围绕产业发展,营造成才环境

2025年1月份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申报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2025年高技能人才任务数是80人,目前完成数是15人,完成任务指标数的19%。

四、坚持标本兼治,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全旗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7件,其中:仲裁机构立案受理29件,结案29件(仲裁调解25件,裁决4件),仲裁结案率100%,仲裁终结率89.66%。仲裁机构案外调解3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35件,调解成功率94.03%,为当事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42.30万元。共接收处理“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欠薪线索132条,答复率100%线下协调解决案件3起,为3名农牧民工讨回工资近4.07万元制定《奈曼旗推进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方案》,选取试点企业10家召开推进电子劳动合同业务培训会,动员、指导试点单位应用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平台,截至目前共签订电子劳动合同9134份。

五、坚持换挡升级,公共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压实优化营商主体任,召开优化营商调度会3次,协调解决优化营商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成14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率达到88%深入推进“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20项事项进行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化政务“一网通办”流程,在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置“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41个,下沉将23项人社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人社业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多点办”,形成旗两级经办服务体系和多元经办服务模式打造城区乡镇人社便民服务圈

六、亮点工作

针对奈曼工业园区劳动争议案件发生较多的实际情况,奈曼旗人社局不断创新劳动争议化解“新路径”,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工作机制,在工业园区设立了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联调中心”),由奈曼旗人社局、奈曼旗总工会、奈曼旗工商联、奈曼旗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同成立了工业园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以下称联调中心),负责入驻园区企业的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在调解中心配备配套设施,创新“八化”工作方法抵近靠前,服务地点便捷化扭住关键,工作规程制度化夯实基础,硬件建设标准化多元联动,调解队伍专业化依法调处,调解原则规范化明晰程序,调解流程标准化完善机制,调裁诉一体化创新方式,普法宣传经常化截至目前,已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7件,涉及劳动者17人,为劳动者挽回各类经济损失46.3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对该做法《中国劳动保障报》以“内蒙古奈曼:园区劳动争议联调中心就地解纷”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也进行了转载宣传报道。

七、下一步计划

(一)就业创业方面

1.优化群众“家门口”服务站。按照“六有标准”对40家群众“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进行优化升级,实现15分钟就业服务圈,减少群众跑腿成本,更精准地对接求职者技能与企业需求,着力解决“用工难”与“就业难”结构化矛盾。

2.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拟定于近期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整合利用就业补助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弱劳动力及不能外出务工人员促进就近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压力。

3.强化与企业对接力度。定期走访重点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岗位类型及技能要求,形成动态需求清单;针对不同领域,分行业开展供需匹配活动;联合企业开设“订单班”“冠名班”,按需培养技能人才;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让企业更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

(二)社会保险方面

一是推广集体补贴经验,建立“村集体主导、多元参与、梯次激励、可持续运行”的集体补助机制,2025年目标新增集体补助3个行政村,人均年补助额突破60元。二是推进待遇调整工作,预计下半年进行企业养老待遇机关养老待遇以及城乡居民养老待遇调资,要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核算调资金额,及时进行补发,并做好解释工作,增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三是加强社保内控工作。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特殊业务严格按照特殊业务会商机制流程办理,规范经办岗位权限设置,持续全面梳理全市各级经办机构岗位权限设置情况。优化服务体系,对规范办理时限、减少办事环节等进行具体规定,提高办事效率,完善业务经办标准化建设。

(三)人事人才方面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学历人才、返乡创业人才、产业人才、基层人才集聚我旗就业创业,研究起草完善人才住房保障、高层次人才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区域人才竞争力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审时减少专业、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要求,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认真实施能人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实用人才,为工业发展、农业增效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要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岗位管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考核奖惩等工作。同时,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逐步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

(四)劳动关系方面

一是加大对苏木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工作的管理考核督查力度,明确职责,稳定人员,强化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调解员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和调解知识和调解技巧进行重点培训,使其真正承载起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职能,真正发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作用,确保一般性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在基层。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力度,抓常、抓细、抓实。在就业规模较大企业实现全履盖的目标,通过业务培训、强化管理、跟踪指导、质效考评等方法来提高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效能,切实发挥企业调解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及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进一步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即时报告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报告流程,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2025年7月4日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