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一房二卖”引发的纠纷往往牵扯着多方利益,稍有不慎便会让矛盾升级。近日,我院执行团队用耐心与专业打破僵局,历经三次约谈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因“一房二卖”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执行案件,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
该案件的起因需从两份房屋买卖合同谈起。申请人赵某与案外人王某签订合同之后,支付了购房款项并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虽更换了房屋监控设备,但并未实际居住于此;而被执行人范某同样与王某签订了合同,且交付了房款,虽未办理过户手续,却一直居住在该房屋内。双方对于彼此的购房情况均一无所知。“一房二卖”所引发的争议,使得两人均认为自身是受害者,矛盾也由此埋下了伏笔。
2023年8月,赵某因房屋使用权问题起诉范某,我院经审理判决范某停止侵权并限期搬离。但判决生效后,范某未履行义务,赵某遂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产生各项费用合计14093元,赵某据此要求范某给付上述赔偿款。
然而,由于双方在审判阶段已积怨较深,对“一房二卖”的责任认定各执一词,执行工作刚开始便陷入僵局。
面对棘手的局面,我院执行团队没有简单“按章办事”,而是将化解矛盾放在首位,决心用耐心焐热当事人的“心结”。第一次约谈时,范某情绪激动,认为自己也是“一房二卖”的受害者,对赔偿要求十分抵触,拒绝任何沟通。执行法官没有气馁,而是换位思考:“她的激动背后是委屈,只有先理解情绪,才能谈法律责任。”几天后,执行团队多方打听范某的行踪,最终在她工作的地方找到了她。此次约谈执行干警结合法律条文,深入浅出地为她明理释法,分析案件的法律关系和责任认定。
同时为了彻底化解双方的矛盾,执行团队决定组织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第三次约谈中,赵某和范某被一同请到法院。调解室内,执行干警先是分别听取了两人的想法,梳理矛盾焦点,再从法理、情理两个层面进行引导。他们向双方解释“一房二卖”的法律后果,也体谅双方在事件中的损失与委屈。从上午到中午,长达数小时的沟通中,始终保持耐心,一次次调和分歧,一遍遍讲解法律。
最终,在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和解协议。当两人在和解协议上签字的那一刻,不仅意味着这起纠纷的解决,更彰显了基层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温度与力量。
法官说法:
判决生效后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应当按期履行判决,如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未按期履行,享有权利的当事人有权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本案中,范某某未按判决限期搬离,赵某某申请强制执行后产生的公告费、搬家费、房屋租金等费用,属于因不履行判决造成的合理损失。根据法律规定,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导致申请执行人产生额外费用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此提醒:对判决结果有异议可通过上诉、申诉等合法途径解决,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不仅会加重经济负担,还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严重者或可构成拒执罪,面临监禁等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