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堵在心里的‘疙瘩’总算解开了,以后邻里之间也能抬头见低头笑了!”近日,随着一处违规厕所被顺利拆除,村民们激动地说道。这起牵动邻里关系的强制拆除案件,在我院执行团队的耐心调解与温情执行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有效维护了司法权威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23年,高某在其院落南侧修建厕所,厕所南墙占用一部分巷道,而厕所化粪池距离申请执行人家厨房不足3米,影响申请人室内正常通风及正常生活。这处厕所成了邻里矛盾的“导火索”。因多次沟通无果,该村多名村民将高某诉至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并且早在2023年,该村村委会也曾因案涉厕所涉及侵权将其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被执行人的行为已构成侵权,一审依法判决其拆除违规建筑、恢复原状。高某不服上诉后,二审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然而,判决生效后,高某却迟迟未履行义务,邻里间的矛盾也随之愈发尖锐,原本和睦的乡村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我院执行团队没有简单采取强制手段,而是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将化解矛盾放在首位。执行法官多次顶着烈日走访被执行人高某家中,与他面对面拉家常、讲法律。“老哥,这厕所建在路边不仅影响大家出行,离邻居厨房这么近,换谁心里都不舒服。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因为这点事伤了和气多不值当啊!”法官从情理、法理多角度耐心劝导,仔细倾听被执行人高某的顾虑,逐一为他答疑解惑。
经过多次沟通,被执行人高某终于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主动拆除了涉案厕所,并恢复道路原状。鉴于被执行人态度诚恳且主动履行义务,法院结合其家庭实际情况,主动为其申请免除了执行费用,用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度,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