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八仙筒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笔,以乡风建设为墨,精心描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的壮美画卷。从门迪浩来嘎查的暖心助学,到红升村的红舞传情;从北京铺子的爱心理发,到提木日筒的积分超市,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文明实践活动,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在门迪浩来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倡文明新风·党支部领办升学仪式”活动为12名准大学生点亮求学之路。嘎查党支部以集体经济收益设立助学金,用简约而温暖的集体表彰替代大操大办的升学宴请,既减轻家庭负担,又厚植重教尚学的文明氛围。老党员结合村庄从“后进村”到富裕村的蝶变历程,寄语学子“扎根乡土、反哺家乡”;学生代表则许下“以知识回报桑梓”的庄重承诺,让文明新风与人才培育同频共振。
七一前夕,红升村老年艺术团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红色舞蹈,向党的生日献上深情礼赞。驻村第一书记车晓辙自掏腰包1000元解决服装难题,体现党员干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与群众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交融,推动红色文化在乡土大地生根发芽。
北京铺子村爱心理发活动走进村落,理发师们用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为20余名村民解决“头等大事”。活动现场,老人们闲话家常,孩子们欢笑换装,原本普通的理发服务,化作传递温暖的纽带,浇灌出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文明之花,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提木日筒嘎查文明团结超市创新推出“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机制,将志愿服务、环境维护、家风建设等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运行以来,100余户村民通过积分兑换500余件生活用品,成功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从助学筑梦到文化浸润,从便民服务到积分激励,八仙筒镇正以丰富多元的文明实践活动,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更凝聚起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现代化新农村的强大合力,让文明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