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时期”,如何应对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发布日期:2025-06-20 浏览次数:1

家长该如何识别孩子的异常心理表现?孩子高考后的抑郁或焦虑状态会带来哪些影响,又该如何科学应对?我们提前做好攻略,跟孩子一起实现顺利过渡。

 

给家长的建议

1.避免过度关心成绩。

家长不要反复问孩子“考得怎么样”,尽量用“这段时间辛苦了,想吃什么”等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接纳情绪并给予支持。

若孩子表现出懊悔或焦虑等情绪,家长更要学会倾听而非说教。比如,家长可以对情绪不佳的孩子说:“我知道你可能很难受,想聊聊吗?”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进行指责,或与其他人进行比较,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调整心态。

3.帮助建立新目标。

家长要鼓励孩子规划高考后的生活,如旅行、学车、发展兴趣爱好等,填补孩子的“目标真空期”。

4.留意危险信号。

若孩子长时间闭门不出、拒绝交流或流露出消极的念头,家长要及时和孩子一起寻求专业帮助。

 

给考生的建议

1.接纳不完美,停止“反刍”。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站,而非终点。与其反复纠结结果如何,不如尝试用书写、音乐、绘画、运动或倾诉等方式释放情绪。

2.调整作息,回归健康生活。

避免报复性熬夜,保持规律作息,可以通过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来缓解压力。

3.转移注意,减少“查分焦虑”。

减少频繁刷新成绩查询网站,可以通过阅读、观影、社交等活动分散注意力。

4.提前规划,降低不确定性。

了解志愿填报信息,寻找备选方案,如职业规划、复读或留学等,增强对目标的掌控感。

5.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若自我调节无效,可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高考之后,心理的“考试”可能刚刚开始。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意识到个人短期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长期陷入负面情绪就要警惕。

高考的意义不在于分数,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面对成败,并在每一次挑战中成长。愿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都能在高考之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平衡点,走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