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人民法院执行局 | 诚实守信是基石 抗拒执行代价大

发布日期:2025-05-16 浏览次数:23

 “请问董某在这里吗?”

 “不知道”。

  这是奈曼旗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在执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过程中出现的一幕。被执行人董某当着执行干警面拒不承认自己就是董某,且趁执行干警电话联系申请人之际,悄悄从邻居根某家后门溜走。

 5月6日,“五一”小长假过后第一天,奈曼旗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接到申请人尹某电话,告知被执行人董某在村里邻居根某家帮忙的线索。线索便是警情,执行干警立即驱车赶往明仁苏木寻找被执行人董某。执行干警来到根某家找董某时因与董某头一次谋面,不认识董某,询问董某下落时便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当执行干警知晓刚才那人就是董某后,立即在根某家后院、村后树林、荒废庭院、田间地头一边寻找一边向种地的村民打听董某行踪。在继续寻找时,执行干警接到申请人电话,告知董某已回家,申请人正与董某在一起。在董某家,执行干警责令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董某不但不予配合,还恶语相向,甚至推拉阻挡,公然抗拒执行。为维护司法权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执行干警向董某送达拘传票,将其强制带至法院,并对其采取为期15天的司法拘留并罚款五千元的强制措施。   

  在办理相关手续期间,董某家属在执行干警释法明理下,认识到拒不履行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严峻后果,代为支付完全部案款,董某也在法律的威慑下,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执行干警赔礼道歉,并郑重写下悔过书,深刻反思自己的不当行为,诚恳的承认错误。随着与董某的深入沟通,执行干警了解到董某家中以务农为生,眼下正值春耕关键节点,大额罚款会严重影响其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董某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对其拘留可能会影响其一年的生计。一边是法律的刚性规定,一边是农户对春耕的迫切需求,执行干警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确保法律严肃性的前提下,结合董某的认错态度与实际履行情况,最终决定酌情将对其司法拘留15天并罚款5000元的强制措施改为罚款1000元。董某得知后激动地连连道谢,并表示自己再也不会干这样的糊涂事。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依存的基石,也是社会生活的行为准绳,在生效的法律文书面前任何拖延、逃避甚至抗拒执行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惩戒。但基层执行工作连接着法律与民生,善意执行不是对法律底线的突破,而是司法温度的传递。在执行工作中,我们以民生为导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司法的人文关怀,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