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草原工作站多措并举开展虫害监测工作

发布日期:2025-07-08 浏览次数:21

草原是生态建设重要屏障,也是发展农牧业宝贵的生产资料。为切实保护草原生态安全,维护牧民切身利益,防范草原虫害暴发成灾,奈曼旗草原工作站始终将虫害监测预警作为核心工作,科学部署、精准发力,全力筑牢我旗草原生物灾害防控第一道防线。

一、 织密监测网络,构建防控体系

地面巡查网格化:组建专业监测队伍,在重点草原区域(如沙化治理区、草场退化区、三北工程项目区)设立固定监测样地和流动巡查路线,定期开展拉网式踏查。技术人员深入一线,运用标准调查方法,系统记录虫口密度、发育进度、危害程度等关键数据。

数据汇集信息化:完善虫害预警系统,实时整合地面巡查数据、气象信息(温湿度、降水等)、历史发生资料等,构建动态数据库科学研判虫害发生风险等级、发展态势及潜在危害范围。

 

 

二、 强化预警预报,抢占防控先机

信息发布及时化: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工作站定期向市草原站上报草原虫害监测数据,并建立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牧民联络群、乡村公告栏等多渠道,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防治建议传递至苏木乡镇政府、嘎查村及广大牧民手中,确保信息“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预报预警精准化:对达到防治阈值的区域,及时发出精准的防治警报,明确重点防控区域、最佳防治窗口期和推荐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精准施药等),为科学决策和有效防治提供强力支撑。

联防联控协同化: 加强与气象、农牧业、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上级林草主管部门报告虫情动态,争取技术指导与资源支持;协调苏木乡镇、嘎查村组织力量,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三、 近期工作成效与展望

年初以来,我站已完成全旗3万亩重点草原区域的春季虫卵基数调查和早期幼虫监测工作。目前监测显示:虫害发生区域主要涉及东明镇一个乡镇,主要害虫种类为亚洲小车蝗,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2只,最高密度为每平方米6只。

虫害防控,预防为先,监测为要! 奈曼旗草原工作站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严谨的态度,紧盯虫情动态,加密监测频次,提升预警精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我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草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奈曼旗草原工作站

2025年6月16日

信息来源:奈曼旗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