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金钥匙”奏响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协奏曲”

发布日期:2025-06-09 浏览次数:16

 

庙屯是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伊和乌苏嘎查的一个自然村,全组89户、315人。近年来,该村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握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这一“金钥匙”,在强产业、惠民生、增福祉等领域持续发力,让各族群众在走向共同富裕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选《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动实践样本。

一、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穷则思变,变则通达。2016年,在旗委、旗政府支持下,庙屯村完成80余户村民易地搬迁。为了留住历史、记住乡愁,庙屯在新址搬迁、保留旧址的基础上,打造乡愁文化民俗旅游村,将闲置资源变为创收资产。按照“土、旧、俗、真”的原则,对旧址闲置土房进行修缮保护,建造户外拓展训练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延伸旅游设施。该村巧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建成640平方米的农村传统生产加工工艺厂房,将传统生活器具、农耕工具等老物件系统陈列,通过场景复原、图文说明等方式,全方位展现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依托老物件展馆,开展“老物件故事汇”“民俗文化体验日”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研学活动持续擦亮“乡愁故里、民俗庙屯”品牌,形成了以旧址民俗体验、新村田园休闲为主框架,集农耕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研学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格局,产学研游中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旅游业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让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针对过去道路狭窄泥泞、制约发展的难题,2024年,庙屯村再次利用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对东侧进村主路583米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拓展路肩、立砖硬化、沥青罩面等工程,解决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困境。道路改善后,农牧民运输农产品损耗率大幅降低,销售渠道有效拓宽;村民出行时间缩短、安全系数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道路成为吸引游客的“黄金通道”,旅游大巴、自驾游车辆川流不息,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真正实现“修好一条路,带富一方人”。

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庙屯村将低氟边销茶推广作为民生工程与文化工程深度融合,积极实施“健康+文化”模式。通过逐户走访调研,建立农牧民健康饮茶档案,确保精准施策。针对传统边销茶氟含量可能超标的问题,庙屯村积极响应国家低氟茶推广政策,组织开展“健康饮茶大讲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氟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效提升了村民们的健康意识。庙屯村巧妙将边销茶发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邀请有经验的农牧民演示砖茶切割、奶茶熬制等传统技艺,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近年来,庙屯村已累计为20余户农牧民精准发放优质低氟茶品,实现“小茶叶”里的“大民生”。

如今的庙屯村,整齐的住房错落有致,平坦的村道干净整洁,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民族团结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庙屯村将继续用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新篇章。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