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近年来,通辽市奈曼旗坚持以“党建引领、制度赋能、文化浸润、生态筑基、共治共享”为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民族工作同频共振,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奈曼经验”。
二、典型做法
(一)制度赋能强基础 全域融合促团结
奈曼旗通过制度赋能、基层强基、全域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构建高效组织体系。旗委扛牢主体责任,书记牵头抓总,定期召开常委会议、统战会议部署调度,将民族工作融入全旗发展大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任务清单的通知》《奈曼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任务清单》等文件,明确目标路径,确保工作方向不偏。二是深化制度创新,夯实长效保障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各部门“三定”方案、行业规章、村规民约及企业文化,使其成为干部群众的行为准则。同步纳入党建考核、意识形态责任制、巡视巡察和政绩评价体系,强化刚性约束,推动责任层层压实。三是筑牢基层基础,完善三级联动网络。建立旗、乡、村三级协同机制,将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网格员纳入民族工作队伍,配强基层联络员和信息员,确保民族工作“最后一公里”有人抓、管到位,形成上下贯通、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
(二)理论武装强根基,携手奋进固团结
奈曼旗系统构建“学—训—测”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深化民族政策理论内涵。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全旗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重点内容,进一步增进党员干部“五个认同”思想意识。二是创新培训体系。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工程,以旗委党校为理论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为实践阵地,构建“理论授课+情景教学+实践调研”培训框架,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三是深化成果检验。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测评制度,在全旗范围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测试,累计发放测评问卷1000余份,机关干部政策知晓率有效提升,形成“以测促学、以学促用”的良性循环。
(三)创新宣传强引领 文化浸润聚共识
奈曼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宣传形式、深化文化浸润,多维度推动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创新载体,构建全域宣传矩阵。线上平台聚力,在“活力奈曼云”APP开设“民族团结”专栏,设置政策解读、示范创建、石榴课堂等9个专题,开展“民族团结万人感言”网络留言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打造“指尖上的宣传阵地”。线下场景浸润,在主干道、公共场所悬挂道旗300余个,制作宣传牌50余个;利用政务服务大厅、出租车LED屏滚动播放标语,形成“抬头可见、驻足即学”的沉浸式宣传环境。实物宣传增效,发放铸牢主题手提包、毛巾、挂历等2万余份,宣传材料5万余份,通过生活化载体让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日常。二是品牌引领,深化文化认同实践。聚焦“一周两月”集中宣传期,举办“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汇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中华民族一家亲共识。结合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创新“我们的节日”“集体过大年”等品牌活动,组织扭秧歌、包饺子、猜灯迷等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依托“双语宣讲团”“五老宣讲队”,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打造“奈曼北疆讲堂”,讲透北疆历史文化,拓展理论深度。三是典型示范,强化理论宣讲内涵。充分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组建“模范宣讲轻骑兵”“石榴籽双语宣讲团”,开展“进农村牧区、进社区楼宇、进学校课堂”巡回宣讲,形成“选树—培育—辐射”机制,推动典型示范从“盆景”变“风景”。
(四)靶向振兴强动能 生态筑基促融合
奈曼旗以“办好两件大事”为牵引,统筹推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靶向发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4年投入衔接资金1.77亿元、京蒙协作资金6785万元,实施“水产养殖”“温室大棚”等70个特色项目,其中13个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项目(资金1001万元),重点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二是生态筑基,绘就绿色发展底色。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旗草原综合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均超过全区、全市平均水平,农用地无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结对联心强纽带 基层治理聚人心
奈曼旗创新构建“结对认亲+民生共治+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各族群众深度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全域结对认亲,织密服务网络。组织全旗行政事业单位与社区、嘎查村党组织“结对认亲”,5619名网格员与网格内群众结对,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民生实事”,凝聚起组织引领、党员带动、志愿先行、群众参与的共治合力,搭建民族团结进步最美“连心桥”。依托“六联六建”工作机制,以“居民点单、部门领办”为载体,为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辖区各族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2024年,解决民生问题130余件,惠及群众8000余人次。二是品牌志愿服务,凝聚精神纽带。有效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成立“石榴籽”青少年宣讲队,组建大学生“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开展“石榴花红 情暖童心”等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关怀。打造“党员额吉”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儿童,提供物资援助、健康守护等精准服务,传递党的关怀与温暖。
三、启示经验
(一)强化党建引领下的制度保障与长效机制构建。奈曼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民族工作全面纳入全旗发展大局。旗委积极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目标路径,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各部门规章及考核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刚性约束。在组织架构上,构建旗、乡、村三级党建引领下的协同机制,旗委党委主导配强基层民族工作队伍,各级党组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民族工作高效落实,从制度层面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党的引领下长期稳定推进。
(二)深化党建引领的理论学习与思想提升。奈曼旗以党的政治引领为核心,构建起“学—训—测”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学习内容上,将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学习重点,依托党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创新培训体系,借助党校、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多元培训,提升党员干部对民族工作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建立测评制度,形成 “以测促学、以学促用” 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三)创新党建引领的宣传治理融合发展。在党建引领下,奈曼旗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全域宣传矩阵,党组织牵头开展各类品牌活动,深化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宣讲内涵,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同时,以党建为引领,将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推动民族地区产业振兴,构建“结对认亲+民生共治+志愿服务”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促进各族群众在党的引领下深度融合,全方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