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奈曼旗:联创共建聚合力 全域共绘同心圆
奈曼旗为进一步拓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路,形成多方联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建工作新格局,创新推出“联创共建”新模式,推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创建主体之间载体活动联办、阵地资源共享、经验方法互融,推进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均衡发展、全域开花,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对一结对”,互促共赢激活力。奈曼旗充分发挥现有示范点位典型引领作用,以民族工作部门搭好“连心桥”,示范点位做好“引领人”为实践路径,开展联创共建活动。一是业务协同+地域联动,凝聚合力强根基。以部门业务协同性和地域基础条件为纽带,组织构建“奈曼旗检察院——奈曼旗公安局”“黄花他拉苏木——青龙山镇”“光明社区——希望社区”等结对单元30余组,建立起覆盖旗内乡镇、嘎查村(社区)、平行部门的立体化共建网络。积极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集体庆佳节等活动,着力在强化思想引领、促进经验共享、增进情感交融方面下足功夫,形成了通力合作的强大合力。二是制度机制+部门联建,落实举措惠民生。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万企兴万村”“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为载体,积极构建起“白音杭盖食品有限公司——固日班花苏木东毛瑞嘎查”“市纪委——黄花塔拉苏木伊拉麻图嘎查”等20余组结对单元,形成帮扶企业带村、市旗部门联村的协同发展机制。通过“需求+资源”精准对接模式,靶向实施普法强基、产业造血、基建惠民三大工程,既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又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根基。三是社会力量+团体协作,深化交流聚同心。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理念,创新构建“宣传部门+文艺团体”“文联组织+行业协会”等10余组文化结对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民族团结创建模式。通过“三个一”工程深化文化浸润,即创作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版画,推出一系列“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文艺汇演,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起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生动场景,真正形成了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双向赋能,让民族团结在春风化雨中结出硕果。
“同行业联动”,蓄力赋能促提升。奈曼旗结合各部门单位主责主业和行业特点,以“一核带多元”思路,联系管理服务对象,主要从教育引导、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政策落实等方面下大力气。一是坚持理念先行,筑牢教育之魂。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在全旗各中小学中积极构建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党(团)日活动、校园文化“四维整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家、校联合育人新模式,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国旗下微宣讲、“民族团结 家校合力”家长开放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际交流”等活动,并把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作为有力补充,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认同,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二是坚持开放先导,强化企业赋能。工商联(党委)联动工业园区与非公企业,以“机制嵌入+文化浸润”双轮驱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企业发展。组织企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写入公司章程,明确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员工入职培训必修课,确保思想引领与经营管理同频共振。创新开展“企业增就业”行动、“民族团结旅游宣讲巴士”流动课堂等品牌活动,推动民族团结与企业社会责任同步,形成“抓发展必抓团结”的鲜明导向。三是坚持融合发展,凝聚文旅合力。构建文旅局与公共文化单位的行业合力,结合地域文化、资源禀赋开展土城子杏花节、宝古图沙漠千人露营大会等活动。实施景区“铸牢+”升级计划,在景区嵌入主题展厅、景观雕塑,将铸牢主线融入景区(点)讲解词中,推动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文旅融合体系,在润物无声中铸牢各族游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代表性矩阵”,星火燎原全覆盖。奈曼旗建立多元主体机制,推动全社会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群体矩阵、星火燎原的方式推动创建工作全域覆盖。一是释放代表委员“先锋效应”。深化“代表履职+”模式,形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协同机制,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调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以“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为导向,收集各族群众意见建议。全力打造“青苗计划”“圆梦微心愿”等志愿服务品牌。切实发挥代表监督、宣传、服务、建言献策等职责,推动民族工作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二是激活统一战线“聚变效应”。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资源密集的优势,形成“民族团结+非公经济+侨联+宗教界”多轮驱动机制,着力打好民族团结“组合拳”,组织开展“统战情相牵 同心迎新年”春节联欢会、“凝侨心 聚侨力 暖侨心”茶话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宗教”主题教育活动等,推进构建民族团结“全域覆盖、跨界协同”的工作模式。三是强化群团组织“磁场效应”。发挥群团组织凝聚共识作用,以“文化浸润+服务创新”为理念,设计制作“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奈曼旗原创歌曲选《心·声》、原创诗词散文作品集等文艺作品合集,组织开展“青年夜校”,深化“党员额吉”志愿服务项目,构建“思想引领有温度、品牌塑造有深度、服务群众有精度”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生态。四是发挥模范人物“乘数效应”。积极选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立足岗位开展理论宣讲。充分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组建“模范宣讲轻骑兵”“石榴籽双语宣讲团”,开展“进农村牧区、进社区楼宇、进学校课堂”巡回宣讲,形成“选树——培育——辐射”机制,推动典型示范从“盆景”变“风景”。
“区域性联盟”,优势互补共发展。打破地域界线、借鉴他山之石,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互通有无,以定期观摩学习、工作经验座谈、群众性文体活动联办等形式,在区域发展联建、精神家园联筑、节庆活动联办、社会治理联动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好工作中的难题和发展“瓶颈”,努力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一是跨区协作共建。深化京蒙全方位协作,推动奈曼旗企业、院校、乡镇与通州区对应领域签订帮扶协议,分批次分类型组织干部、教师、医生到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区交流学习,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组织参加2024《遇见 运河》城市探访系列活动,签订《2024遇见运河战略协议》,实现草原与运河双向联动,推动两地文旅资源互联互通。联动赤峰市邻近旗县及市内兄弟旗县之间开展跨区域联盟模式,签订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开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二是交流发展共进。开展“实践+赋能”情感共融行动,加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曼里行调研队等机关、院校的沟通对接,通过直播连线、公益捐赠、互通书信、调研参观、夏令营等方式互动交流,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向纵深发展。构建中华文化“走出去”格局,以奈曼版画为纽带,促进文化跨区域交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青岛农业大学等地展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秀版画作品130余幅。奈曼版画作品多次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蒙古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